一、小序
“耕者有其田”和“住有所居”,是人民自古以来的质朴愿望,其中涉及的土地产权设置和土地使用治理等问题一直是对国家坚持长治久安和兴旺蓬勃的重大磨练。自井田制破除以来,中国的历代封建王朝皆实验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缓和矛盾、维护统治,大多封建王朝接纳了抑制土地吞并等土地政策,但依然很难阻止“富者阡陌连田,穷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形爆发,甚至引发矛盾激化、导致政权瓦解。
自古以来,有不少执政者在土地管制方面举行了诸多实验,均无根天性乐成。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泛起才真正实现了“民有恒产”和“梦圆安居”这一千年理想。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合理确定土地产权归属,科学设置土地资源,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使用治理履历并展现出清晰的生长脉络。
二、创立共和国前的土地政策:依初心践行“耕者有其田”理念
1921-1937年:从封建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天下代表大会的召开标记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拉开了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土地政策的序幕。中国共产党自建设起就提出,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实验社会革命。怎样通过土地政策维护劳感人民利益,逐渐成为党的主要议题。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陆续提出“划定限制田租率的执法”“限制私人地权在若干亩以内”等关于土地政策的主张。随着革命的深入,中国共产党逐渐熟悉到中国的革命在于农村,农村的革命在于土地,土地的革命在于土地所有权,逐步提出“没收大田主、军阀、劣绅及国家宗祠的土地,归给农民”“经由农村革命政权机关之手以资助农民和农村经济”等主张,让解决农民土地所有权问题成为土地革命的焦点议题。
八七聚会确定了关于土地革命与武装斗争的总目的,并将其付诸实践。1928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党的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以执法条文的形式划定了土地的没收和分派制度,旨在从基础上革去约束中国农民数千年的封建土地关系。团结《井冈山土地法》的实践履历,《兴国县土地法》在其基础上修订公布,划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聚会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作使用”,随后又作了“自耕农的土地不没收”“抽多补少”等增补调解,使《兴国县土地法》更贴合现实。
新土地法在闽西300多里地区的实践也取得卓著效果,60多万贫困农民在土地革掷中获得了土地。赣东北、湘鄂西、鄂豫皖、广西右江、广东琼崖等革命凭证地的土地革命亦轰轰烈烈地睁开,成为了一场浩荡的社会厘革的先导。经由几年实践,中国共产党总结出了“依赖贫农、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祛除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生齿平均分派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土地革命蹊径。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政策方面举行了具有开创性的有益实践,赢得了宽大群众的支持并牢靠了革命凭证地。
1937-1945年:在抗日救国阵势中实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
抗日战争的周全爆发标记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作了支持配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调解。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为宣布国共相助宣言》中提出阻止没收田主土地,又于193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纲要领》中首次提出了“减租减息”的政策。为将“减租减息”落到实处,中共中央于1942年先后宣布《关于抗日凭证地土地政策的划定》《关于怎样执行土地政策决议的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土地政策的调解,划定了执行步伐。详细而言,“减租减息”政策要求田主举行“二五减租”(即:将租额下调25%)和年利率一样平常为一分(10%),不得凌驾一分半(15%),并作废了种种杂租、劳役和印子钱,农民则要加租加息支持抗战,通过这种方法兼顾田主富农和其他农民利益。
“减租减息”政策在特殊时期没有完全祛除封建聚敛制度,暂缓了对土地所有权的厘革,但有用团结了各阶级阶级,争取和壮大了更普遍的全民族抗日实力,牢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凭证地。
1945-1949年:彻底破除封建土地制度并实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要求破除封建土地制度、获得耕作土地的愿望和呼声愈发强烈。为此,中共中央宣布“五四指示”,组织大宗干部组成事情队,深入宽大农村发动农民群众,最先破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土地刷新运动,要求各地区团结现真相形开展土改事情,坚决拥护群众在反奸、整理、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田主手中获得土地,将土地分派给无地、少地的农民。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领土地聚会,通过了《中领土地法纲要》,将“破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聚敛的土地制度,实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写入其中,随后又宣布了一系列相关主要指示和决议。《中领土地法纲要》延承了“五四指示”的蹊径,明确了将田主土地平中分派给农民的原则。
土地刷新在天下规模内效果显著。据部分史料整理,“至1947年春,全解放区约有2/3的土地完成土地刷新;至1946年12月,山东解放区约有1000万农民从田主手中收回464万亩土地;至1947年7月,晋察冀解放区的冀中中心地区17个县农民收回土地55万余亩;至1946年10月,晋冀鲁豫全区共有2000万农民获得土地;至1946年12月,东北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3300万亩”,相关数据不堪枚举。土地刷新从基础上厘革了土地所有制,让宽大解放区群众分得了大宗土地,鼓舞更多人民群众支持中国共产党和加入人民解放军,增进相识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土改运动在天下解放区的开展。
中国共产党的生长壮大,与其深得民心的土地政策亲近相关。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导向由争取土地经济权力、部分破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向彻底破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虽筚路蓝缕、历尽艰险,但始终致力于团结中国现实维护宽大人民群众利益。
三、刷新开放前的土地政策:记使命探索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1949-1956年:从农民土地所有制到整体土地所有制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聚会通过的配合纲要提出,要“有办法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领土地刷新法》,进一步明确了“破除田主阶级封建聚敛的土地所有制,实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生长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发蹊径”的总则,包括土地的没收、征收与分派、特殊土地问题的处置惩罚、土地刷新的执行机关和执行计划及相关附则。随后,最先在天下规模内分期分批开展土改。“至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地区,天下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共约7亿亩土地,免去了已往每年向田主交纳的3000万吨以上粮食地租”,基本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耕者有其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终成现实,土地所有权、谋划权集中到农民手中,农民的经济权力与生涯水平都获得大幅提升。土地刷新基本完成的1953年与1949年相比,农民净钱币收入增添123.6%,每人平均净钱币收入增添111.4%,农民购置力增添111%。1953年同1950年相比,农民留用粮食增添28.2%,其中生涯用粮食增添8.6%。
虽然农民分到了土地,农村经济迎来了一段时间的增添,但生产谋划零星、生产工具匮乏、生产手艺低下、抗灾能力懦弱等因素仍然限制着生产力的有用释放,私有制经济造成新的贫富分解的潜在危害仍未消除,社会主义工业化需求仍未获得知足。与此同时,土地刷新后的农村已经普遍生长了劳动相助组织,初显相助生产的制度优越性和生长远景。很快,农村相助化就被提上日程。中共中央于1951年9月制订了《关于农业生产相助相助的决议(草案)》,指出要把农民“组织起来”,以自愿、互利为原则,依据条件举行简朴劳动相助、生长终年相助组及以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相助社,并于1952年从中央到地方建设农村事情部指导相关事情。1953年2月,中共中央对草案作了个体修改,作为正式决议下发天下。虽然保存过急、偏快征象,但到1956年,农业相助化运动已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体所有制起源建设,中领土地的公有化总体实现,为大规模的生产作业、设施建设和手艺推广提供了制度基础,显著地改善了生产条件。
1956-1978年:推行公社体制下土地整体所有和统一谋划的制度安排
在社会主义建设接连取得重大成绩后,天下上下急切需要改变落伍贫穷的面目。1957年,许多地方为增强整体协作能力,泛起了高级农业生产相助社的小社并入大社征象。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设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以为,“小社并大,转为人民公社,是目今宽大群众的配合要求”,要通过建设人民公社“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速率”。很快,天下农村就基本实现了公社化。
社会主义建设蹊径探索是前人未曾开创的事业,难免履历艰难与波折。劳动与分派脱钩的平均化做法脱离了经济社会生长纪律和其时中国生产力水平,由此形成的土地政策虽然履历了多次调解,也未能完全实现经济一连康健生长,与其设立初志相违反。中国共产党人认真罗致总结这些履历教训,为刷新开放后的中领土地政策提供了历史借鉴。
四、刷新开放后的土地政策:惠民生解放生长土地要素生产力
1978-1998年:创立性地设计出农村土地承包谋划和都会土地有偿流转的政策制度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刷新开放的序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土地制度刷新也在统一时期滥觞于我国的农村和都会,整体土地、国有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疏散的重大刷新迈入探索阶段。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冒险实验的“大包干”,一度在党内外引发关于是否应该“包产到户”的讨论与争鸣。在中央决议层的一定与支持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地方实验逐步推广为天下探索。1980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坚持稳固”,为各地遵照现真相形决议是否推行、怎样推行“包产到户”保存了制度柔性和操作空间。这项制度从基础上突破了农业生产的“大锅饭”,付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谋划的自主权,回归到解放和生长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实质,因而广受接待。到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获得推广。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事情一号文件的正式出台、宪法关于明确认可农村整体土地使用权的修订以及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越创造确指出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向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立”,划分从实践层面、法制层面和理论层面一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群众推动的土地政策刷新,开创了我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疏散的先河,还原了农业家庭最优的谋划特征,一经实验就迸发出强劲的生产力和活跃的生命力。到1998年,我国农村住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添至2162.0元,粮食产量则由30477万吨增添至51229.5万吨。建设健全土地整体所有制基础上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谋划政策制度系统充分体现了党的土地政策顺应时代生长和对人民首创精神的尊重。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为刷新开放先行先试的主要阵地,我国城镇国有土地政策的刷新也在这里获得了大胆探索。1986年正式公布实验的土地治理法将新中国的土地治理事情推入依法治理的阶段。1987年,深圳市率先开展国有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疏散的刷新,通过首例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果真拍卖,正式开启了以市场手段设置土地要素取代已往行政划拨土地的刷新探索,改变了无偿、无限期和无流动使用土地的时势。深圳的乐成实践推动了国家立法层面的土地制度刷新。1988年,天下人民代表大会将1982年宪法中“土地归国家所有,不得出租”的条款修订为“任何组织或小我私家不得侵占、生意或者以其他形式不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遵照执法的划定转让”,从执法层面认可和支持了深圳土地刷新模式。为顺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土地治理法也在同年12月作出修订,一是依据宪法修正案删去了“榨取土地出租”的内容,二是增添了关于“国有土地、整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等条款,明确了土地在市场经济中的资产特征和流转规则。一系列的立法刷新为我领土地治理和使用方法带来重大转变,也批注我领土地治理政策头脑爆发根天性厘革。
随之,配套的土地政策系统也逐步完善。198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增强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治理的通知》,正式将土地出让收入纳入财务系统;1994年《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刷新的决议》对出售公有住宅政策的实验、1996年《关于增强住房公积金治理的意见》对住房公积金治理体制的规范、1997年《小我私家住房贷款担保治理试行步伐》对住房贷款营业的周全启动等住房制度配套政策的积累,极洪流平地增进了全领土地使用权生意市场和城镇房地产市场的形成。
以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疏散为主线的城乡土地政策刷新,充分释放了市场要素活力,增进了我国生产力的提升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历程,为我国的经济面目带来根天性的改变。
1998-2012年:科学建设以用途管制为焦点的土地治理制度及土地资源设置系统
随着土地政策刷新盈利的充分释放,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生耐久。在这个生长阶段,土地治理系统不健全的问题逐渐袒露,主要体现在城乡用地盲目开发、耕地�;ば问蒲纤唷⑷说孛芪侍馔怀觥⒎康夭谐≈刃蛟勇业确矫�,新一轮的土地政策刷新与调解迫在眉睫。
在这一时期,�;じ匾匀繁A甘城寰彩鞘椎逼涑宓氖姑�。1998年8月,天下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修订并通过了土地治理法,在其中明确提出“十分珍惜、合理使用土地和切实�;じ亍钡幕竟�,并完善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要“实验最严酷的耕地�;ぶ贫�,包管国家粮食清静”“包管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等,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城乡土地用途管制的力度。为阻止盲目的用地需求与在征收土地中损害农民利益的征象,天下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在2004年对土地治理法再次作出修订,将国家对土地的“征用”改为“征收”,并提出“予以赔偿”的要求。同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刷新严酷土地治理的决议》,强调新时期增强土地治理的事情要求。这一系列“组合拳”有用地守住了我国耕地红线,有力地包管了我国粮食清静。
在城乡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住房制度刷新也在加速推进。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刷新加速住房建设的通知》,标记着住房分派钱币化刷新的启动,都会土地权能被迅速释放。同时,各地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推动了城镇基础设施和工业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集群、工业化和城镇化历程。从1998年至2012年,中国生齿城镇化率由33.35%提高到52.57%,GDP则由84402亿元增添至518942亿元,其中二、三工业占比由82%增添至90%。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疏散,所有权主体是稳固的。但由于市场化机制不健全、土地开发历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及衍生的社会问题等缘故原由,在土地的现实开发历程中往往保存着完全产权房和不完全产权房并存的“二元市场”,集中体现在农村整体建设用地上的违规修建、城镇“小产权”房、“城中村”等治理难题。各地政府在完善土地治理的实践中,一直实验着通过“正当化”“赋权化”等行动,推进“二元并轨”。在周全推进土地资源设置系统完善的历程中,开启了差别产权主体的同权化和市场化刷新。
五、新时代土地政策:怀阵势周全推进土地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长头脑,一连推进土地治理刷新,开启了土地政策刷新的新篇章。随着天下进入新名堂、刷新进入深水区、经济生长进入新常态,土地资源的分派、使用、�;な虑樵椒⒅卮�,其基础性、全局性、综合性等特点越发显著,涉及的协调生长、经济转型、社会民生、情形�;さ任侍庠椒⑼怀�,这些挑战磨练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治国理政水平,要求中国共产党站在推进国家治理系统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土地政策刷新、提高土地治理效能,以知足更科学、更细腻、更综合的土地治理需要,从而切实知足人民对优美生涯的神往。
坚守基本底线,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事情聚会中指出:“坚持农村土地农民整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谋划制度的‘魂’”“农村土地属于农民整体所有,这是农村最大的制度”,为新时代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刷新定下总基调。2014年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周全深化刷新向导小组第七次聚会,强调“要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子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实现好、维护好、生长好农民权益”,成为周全安排、系统推进墟落土地制度和农业农村刷新的压舱石。以后,农村土地的使用治理成为新时代土地政策刷新的重点和入口,维护宽大农民权益是其中的要害。
2019年修订的土地治理法将基本农田上升为“永世基本农田”,并在第35条中明确“永世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小我私家不得私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且永世基本农田须落实到地块,纳入数据库严酷治理”,对永世基本农田的�;ご邮虑樵虿忝妗⒉僮魇笛椴忝孀隽俗钛峡岬南拗�。同时还对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规模作出界定、对征地程序和赔偿标准作了规范,明确征收赔偿的基来源则是包管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涯水平不降低,久远生计有包管”。
坚守“三大底线”“包管农民权益”,就是坚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包管粮食清静和�;た泶笕嗣竦幕±�,对夯实周全深化刷新的制度和社会基础意义重大。
一连扩权赋能,细腻整合农村土地资源
在农村土地所有权、谋划权疏散的基础上,新一轮土地政策刷新创立性地分解出承包权,以承包权流转赋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生长。刷新的焦点思绪是通过建设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和修建新型农业生产谋划关系,实现农村土地的有用、有序流转,进而纾解农村土地以致农业生产碎片化、粗放化的困局,逐步提升农业生产集约节约化水平和质量效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坚持稳固并恒久稳固的详细实现形式,完善相关执法制度。”2014年和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要求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做到确地到户,从严掌握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规模,为刷新的有用落地打好前站。阻止2015年6月尾,天下完成实测承包地面积3.5亿亩,确权面积2.6亿亩。在做实土地确权基础性事情后,2016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术划权分置步伐的意见》,正式提出“三权分置”土地刷新计划,并系统描绘了“三权分置”刷新名堂,开启围绕土地高效有序流转的刷新新篇章,切实回应了农民的利益关切,为农业农村的立异生长注入制度活力。
在通过扩权进一步释放农村生产型土地活力的同时,党最先着手从制度设计上解决整体谋划性用地和宅基地的权能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周全深化刷新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提出“坚持一律入市、同权同价”,付与了农村整体谋划性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一律的市园职位。2014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团结印发《关于农村土地征收、整体谋划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刷新试点事情的意见》,标记着我国农村“三块地”刷新正式进入试点阶段。2020年6月30日,中央周全深化刷新委员会第十四次聚会审议通过了《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刷新试点计划》,指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刷新,要起劲探索落实宅基地整体所有权、包管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衡宇工业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衡宇使用权的详细路径和步伐”,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完善农村土地征收、整体谋划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的周全刷新。通过扩放相关土地的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等,有利于增添农民的工业性收入,消减城乡两级土地市场的不平衡、差池等情形。以法制化的高度、市场化的机制,进一步明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刷新的偏向、重点和要求。
三权分置和“三块地”刷新,均是在所有权、谋划权疏散的基础上,通过土地要素有偿、有序、有度流动,抵达合理设置、释放价值的效果。
抑制土地投契,周全包管住有所居
为缓解都会住民住房东要和房地产市场过热等问题,都会土地政策刷新主要聚焦于住房系统的供应侧结构性刷新。2016年中央经济事情聚会指出:要坚持“屋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速研究建设切合国情、顺应市场纪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避免泛起大起大落。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多主体供应、多渠道包管、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同年宣布的《天下领土妄想纲要(2016-2030年)》则对土地供应结构及使用模式制订了久远的战略妄想。
总的来看,新时代都会土地政策刷新在住宅用地层面是围绕着抑制投契、包管人民栖身权睁开的。通过阻止投契炒作需求, 让屋子回归到包管和知足人民群众栖身的基本属性上来。详细而言就是以租购并举为制度基础,建设健全由市场施展知足差别条理住房需求的决议性作用、由政府施展提供基本住房包管的基础性作用的住房制度,从而使住宅用地回归到知足人民住房需求的本位。
集约节约使用,有用提升土地治理效能
在建设用地层面,都会土地政策的刷新深化主要驻足于集约节约和提高使用效能。增强土地集约节约使用,探索差别化的土地治理机制,推动闲置土地的处置惩罚盘活,切实提高土地使用强度,有助于合理、集约、节约、高效开发使用土地。
为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生长第十三个五年妄想纲要、增进开发区提升土地供应质量,自然资源部按监测计划及相关手艺标准对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使用状态开展年度监测。数据显示,阻止2019年,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土地使用水平显著提升、使用强度稳步提高、用地结构逐程序整、土地集约使用状态取得显着改善。
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其实质是在尊重市场施展土地资源优化设置决议性作用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土地治理的能力和质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周全深化刷新的总目的是完善和生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系统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土地方面,就是要进一步优化要素设置,由粗放式的治理向细腻化的治理迈进,通过完善土地羁系机制,团结地价动态监测系统、领土资源平台等提升土地治理效能。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越发完善的要素市场化设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要素列为一大生产要素,提出要“充分验展数据要素对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在土地治理层面,要注重通过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支持数据工业生长等方法提升土地治理能力。
修建生态文明,有序推进以人为焦点的新型城镇化
党在土地政策的设计与优化中一直强化科学治理,包管政策的科学性、精准性、有用性,一连使用土地政策刷新释放的生长盈利,助力城乡一体化和墟落振兴。
经由40余年的刷新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获得了较为充分的生长,我国商品和效劳价钱已由原来的97%以上由政府定价转变为97%以上由市场定价,极洪流平增进了社会资源充分涌流。怎样让土地资源的使用、分派、流转越发科学高效地融入市场、用好市场,是进一步释放土地生产力的新突破口。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越发完善的要素市场化设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设置、加速土地要素价钱市场化刷新和健全土地要素市场化运行机制”的要求,意味着在新的生长阶段,需要进一步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设置刷新、严酷控制增量建设用地、有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完善土地治理机制,增进土地要素的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设置效率,使土地要素在更多的市场主体间、更宽的谋划规模内、更广的使用用途中充分释放效能,以引发全社会基于土地的生产创立力和市场活力,从而推动经济生长质量厘革、效率厘革和动力厘革,助推城乡一体化。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优化领土空间结构,推进区域协调生长和新型城镇化”“健全区域协调生长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生长的领土空间结构和支持系统”“要构建领土空间开发�;ば旅�,推动区域协调生长,推进以人为焦点的新型城镇化”,对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设置、推动城乡一体化和高质量生长提出了新要求。从“十四五”最先,各省要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到“十四五”期末,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达50%以上。这旨在逐步实现墟落土地反哺墟落建设,为墟落一连昌盛和农民幸福生涯筑牢基础,在实现墟落振兴的新征途上,充分验展土地要素的孝顺力。
使用土地政策刷新推动城乡一体化与墟落振兴的起点和落脚点是知足人民优美生涯需要,在充分解决“耕有其田”和“住有所居”的问题后,怎样增进“安身立命”和“业有所兴”,增进人民精神生涯的大幅度改善,成为治国兴邦又一主要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下生态情形�;ご蠡嵘现赋觥奥趟嗌骄褪墙鹕揭健�,叙述了经济生长和生态情形�;さ墓叵�,展现了�;ど樾尉褪潜;どΑ⒏纳粕樾尉褪巧どΦ脑�,指明晰实现生长和�;ば采男侣肪�,也明确了土地治理刷新的新偏向。
新时代以来,驻足新生长理念的城乡土地政策刷新周全深化的雄伟蓝图正在徐徐铺开。
六、启示与展望
怎样通过土地政策准确处置惩罚人地关系以及合理设置土地权力,是恒久困扰人类社会的治理难题,磨练着一个政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土地政策,贯串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也充分体现了人民态度是中国共产党的基础政治态度。正由于云云,党的百年土地政策为国家兴旺和人民幸福提供了有力包管。
1.差别阶段土地政策特征及内在联系
百年来,党的土地政策牢牢围绕实现和维护最宽大人民的基础利益,经由多轮刷新,逐步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治理政策制度系统,在土地公有制和以用途管制为焦点的基础上,完善土地产权治理及土地资源设置机制,优化土地使用结构,一直解放和生长土地要素生产力,形成了一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蹊径亲近团结的土地制度和政策系统,有用地效劳于国家经济生长、社会稳固和民生改善。
党的土地政策沿革履历了破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聚敛的土地制度,调动宽大人民的革命和生产起劲性,包管人民生涯生长的基本权力并在宽大人民拥护下取得民主革命天下胜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捉住了土地所有制这一主要矛盾,制订了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政策,包管了人民的基本生涯权,因此赢得了最宽大人民的支持,使中国共产党拥有了取得抗日战争息争放战争胜利的革命能力和社会基础。新中国的建设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意味着这一时期土地政策的乐成。
党的土地政策沿革履历了逐步确立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成国家所有土地和农民整体所有土地两种基本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从而助力社会重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度设计将土地所有权牢牢掌握在国家和整体手中,从生产资料公有制上牢靠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贮了强盛的执政能力,夯实了顽强的制度包管,积累了富厚的建设履历。
党的土地政策沿革履历了土地治理政策制度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疏散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推动城乡土地谋划权的有序流动,从而有用释放土地要素生产力,助力刷新开放时期中国经济腾飞的阶段。在刷新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党创立性地通过疏散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制度设计,推动城乡土地谋划权的赋权与流动,有用释放了土地要素的生产力,逐步确立和完善了以用途管制为焦点的土地治理制度和以市场施展决议性作用的土地资源设置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土地资源推动经济生长、创立社会财产的动能与效能。
党的土地政策奋进在周全深化刷新、走新生长蹊径的全新历史阶段。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以五大生长理念为指导强化土地政策制度系统刷新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以明确的底线头脑和清晰的治理定位,包管人民基于土地的栖身权和生长权;以更深入的扩权赋能、更集约节约的用途管制,推动土地资源的有用整合和合理使用;以更科学、更细腻、更综合的土地治理,强化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一连高质量生长的孝顺。在一直推进土地政策刷新、一直完善土地治理的结构中,让土地资源更好地知足人民对优美生涯的神往。
党的百年土地政策在差别阶段各有主题、各有着重,但坚持的主线始终如一,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长头脑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百年来,党的土地政策的制订、调解和完善都是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基础起点,都是在谛听民意并获得人民的支持着落地生根,都是通过解放和生长土地生产力来支持人民对优美生涯的神往,都对形成、坚持和生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至关主要的历史作用和时代意义,其各阶段的演进具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性。
2.启示
从党的百年土地政策厘革的有益实践中可以总结出诸多乐成履历与启示,对我国未来土地治理刷新的进一步深化有着主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土地政策刷新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翻了榨取中国人民的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让人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竣事保存数千年的土地私有制,为社会主义事业生长涤讪制度基��;建设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并一直刷新释放生产力,让人民富起来、国家强起来。历史证实,只有依赖人民才华创立历史伟业。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土地政策沿革无不以人民利益为起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职位,因此顺应民意、赢得民心,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顽强向导焦点。新生长阶段土地治理政策制度刷新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头脑为指导、把人民对优美生涯的神往作为斗争目的,继续推进刷新的深化,让土地资源更好地用之于民,造福于民。
要实事求是找准土地政策刷新立异的发力点
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的主要头脑要领,是包管党和国家事业康健生长的要害。百年来党的土地政策实践证实,只有切合人民基础利益、切合社会主义生长蹊径、切合经济社会生长纪律、切合中国现真相形的土地政策才华在中国落地生根,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恒久兴旺。用好实事求是的头脑要领就是要从现实出发,坚持把实践作为磨练土地政策刷新效果的标准,并依据新形势、新需要一直立异。土地政策刷新应当掌握好人民日益增添的优美生涯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生长之间的矛盾,应当熟悉到土地资源有限、人均资源有限、市场作用有限等中国真相,应当落实好立异、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生长理念,应当协同好国家治理系统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程。
要细密团结市场机制引发土地要素生产力
新中国70余年的建设、刷新履历批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市场经济,必需施展好市场在资源设置中的决议性作用。刷新开放以来,市场在释放土地资源生产力、提高土地资源使用率、优化土地资源设置等方面起到重着述用。已往的土地治理离不开市场,未来的土地治理也离不开市场,土地政策刷新应当尊重经济纪律,继续施展好市场在资源设置中的决议性作用,并注重消减由城乡、地区、部分利益等因素带来的非须要市场藩篱,更好地施展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生长中的综合性效能,让土地资源为人民带来更大的幸福感。
要推进党的经济事情能力现代化以深化土地政策刷新
土地政策刷新关乎经济社会生长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直生长,各项生长领域间的联系日趋细密,制度关系、政策关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日趋错综重大,深化土地政策刷新越发磨练执政党对重大时势、重大问题、危害挑战的驾驭能力息争决能力。对此,应当注重党的经济事情能力现代化建设,着力推进国家治理系统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此为入口厘清政策脉络、找准刷新偏向、科学精准施策,让土地政策更好地效劳于耕地�;ぁ⑴┐迳ぁ⒕米汀⑶樾沃卫怼⑿滦统钦蚧⒎考鄣骺睾蜕缁岚艿认喙亓煊�,真正做到地为民用、地有善用。
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土地资源使用可一连生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ど樾喂υ诮袷馈⒗谇�。土地作为人类生产、运动、生长不可或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必需获得妥善使用和有用�;�,阻止“先生长,后治理”。目今,土地的生态污染、情形破损问题依然突出,以土地为载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土地政策刷新应当充分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优先、�;び畔取⒆匀换指次鞯哪康�,通过完善立法机制、建设防控系统等方法周全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妄想,鼎力大举生长绿色工业、绿色金融,增强自然资源资产治理,落实绿色生长,在土地使用治理中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共处。
3.展望
党的百年土地政策圆了中国人民追求“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梦,是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中国国情相团结的产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土地政策刷新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长头脑贯串始终,要以“两个一百年”斗争目的为基本导向,土地治理政策制度设计要遵照周全依法治国的基础要求。着重规范公共利益征地规模,拓宽农民工业性收入渠道以构建农村扶贫脱贫的长效机制,注重人地协调生长,消除都会化、墟落振兴及城乡融合高质量生长蹊径上的土地政策制度障碍。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驻足中领土地、效劳中国人民,以人民的初心、人民的智慧和人民的实力一直深化土地政策刷新,一直优化土地要素分派,一直探索土地科学治理,让古老的中华大地焕发出新生气,助伟大的中华民族耕作出新绚烂。
(作者单位划分为中国人民大学政策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